西城铱含量在地壳表层内含量极微一般只有0.3PPM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2-07-02 20:51:24点击:1001
信息摘要:
大家好,这里是老上光显微镜知识课堂,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所有关于显微镜知识,好的,请看下面文章:铱含量在地壳表层内含量极微一
大家好,这里是老上光显微镜知识课堂,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所有关于显微镜知识,好的,请看下面文章:
铱含量在地壳表层内含量极微一般只有0.3PPM
恐龙的消失:
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龙的消失。恐龙活跃于中生代的侏罗纪(192ma -136ma)
到中生代的白垩纪与新生代的第三纪左右(65ma) ,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达一亿年之久,
然后突然间全体消失 ,
地质学家称为 K-T Extinction 。 (K指白垩纪Kreide chalky 沉积层,T 指Tertiary第三纪) 。
恐龙为何突然间全体消失? 曾有多种学说提出,但以1980年Luis Alvarez 与其子Walter Alvarez
两人提出之陨石撞击说最有说服力,也普遍为大众接受。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有一陨石(直径6-15公里)
撞击地球,造成火灾、海啸、超级风暴、酸雨、地震、火山等活动,最终火山碎屑、灰尘遮盖阳光达数月之久, 地球气温下降。恐龙(大多肉食者)因不能取得足够食物而绝种。
陨石撞击说圆满解释了恐龙灭绝之谜, 但这个学说的成立也是经过许多学者的验证并证据的支持,
以下是几个比较有力的证据,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相接的岩层中
,发现许多高温高压下才产生的物质, 这些物质包括铱、微石英、微铁毛矾石、变形的锥状体等,
兹略述如下 :
铱含量:铱含量在地壳表层内含量极微, 一般只有0.3 PPM ,
( PPM 意 为 百 万 分 之 一 ) 。
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界面, 铱的含量却相当于一般含量的30— 200倍。
因铱元素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会产生,由此可见当时曾有巨大无比的天体与地球相
撞 击。撞击的即时后果与后续灾变,
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:
点此链接
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,开通以下权限:
一、获得问题咨询权限。
二、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。
三、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
toupview,imageview,OLD-SG等软件技术支持。
四、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主账号!